諸葛iO創始人孔淼特別喜歡踢球。上學時,華中科大的足球場預約情況緊張,需要登錄學校BBS發帖搶,于是他開發了一個程序,提前算好服務器時間差,啟動定時化運行程序,第一時間,系統自動發送,齊活!
大三在創新工場實習時,有位HR實習生需要收郵件,將格式為PDF的簡歷轉換成word,再發到另一個綁定內部簡歷系統的郵箱。他覺得系統完全可以程序替代人工啊,開發了一個PDF轉word程序。
大學時他自己還搶過票!當時12306驗證碼比較簡單,通過截獲購票請求也能搶到票,只是這次是玩心大于實用。
他也嘗試過做語音機器人程序——云菜譜,點擊想做的菜,智能搜索菜譜并且語音提示步驟。這是因為他想學做菜。
很多人都在說“我有一個想法,就差一個CTO了!”
孔淼不一樣,他本身就懂技術,關鍵還想創業。
懂技術的人,運氣不會太差
孔淼是湖北黃岡人,2009年高考結束,分數既可以上武漢大學,也可以上華中科技大學,最終選擇了重強調實際操作的后者。
他是務實的人,崇尚技術解決實際問題。喜歡吉他和足球,更喜歡編程和開發。在大學期間完成了無數個小程序的開發,經常熬夜到三四點。
進華中科技大學的開學典禮上,李開復老師到場。
但是現場太擠。孔淼和開復老師并沒有同框。
開復老師講了兩句話,
“當你們畢業后把學到的知識都忘了,剩下的便是教育的本質”;
“上大學要寫十萬個代碼”。
孔淼真就做到了,還親口告訴了李開復老師。
一個萬能的人
他是如何跟偶像相見的呢?
大二時參加騰訊校園科技大賽,一不小心就獲獎了,當時O2O概念還不是很流行,他開發了(又一次!)一個幫助大學生約伴出行的工具,陌生的人通過標注來結識目的地相同的人。
騰訊的項目經理邀請他大三暑假實習,于是孔淼就真的逍遙地等著去騰訊實習,筆試、面試都順利通過了,騰訊那邊的人竟然告訴他“你太優秀了,我知道留不住你”,于是孔淼就被放了鴿子。他第一次感覺被欺騙了。
第二天他得到了去創新工場實習的機會。在這期間,他接觸到了像創新工場首席布道師,現任唯品會首席架構師蔡學鏞這樣的技術大咖,
(大咖頭頂上是個什么球)
這讓他更加對技術開發充滿熱情。這種激動程度大概相當于籃球發燒友親眼看到姚明打球吧。
老話講的——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是完全沒錯的。實習期間,他曾幫李開復的助理開發了一套微博分類程序,唔,這對開復老師還蠻實用的。
還有上述的PDF轉word小程序,
幾乎每個部門的技術需求他都能實現,像是一個萬能的人。于是他終于被李開復翻了牌子。
我有一個想法,我就是CTO
臨近畢業,擺在孔淼眼前的有5個選擇:
平時比賽獲獎和學習成績,讓他獲得了校內校外雙重保研資格;
李開復希望他留在身邊一起看項目;
出國留學,李開復也答應寫推薦信;
接受BAT的Offer;
自己創業。
最終,孔淼還是選擇了創業。他認為國內的研究生大多是學術研究型的,
不太符合他的“技術解決實際問題”的氣質。
跟李開復老師看項目投,他覺得無法僅僅通過別人的一個idea來判斷項目的好壞。
在創新工場的時候,他還參與了37Degree這個創業項目,也就是通過搜集微博、豆瓣、人人等第三方用戶數據進行商業化分析,告訴企業廣告砸哪最賺錢。
他很早便意識到了商業數據分析的市場,干脆放棄微博、豆瓣、人人等來源復雜、清洗難度大的第三方數據,開始做網站的第一手用戶數據分析,這就是今天的諸葛iO。
在這之前,企業的商業決策大多依賴百度和友盟。但是寬泛的統計已經不能滿足精準需求,孔淼占了一個先機。
他的邏輯是:怎樣能賺更多錢?要發明個怎樣的東西呢?通過商業數據分析來提高用戶轉化率。以電商網站為例,監測到瀏覽網站的用戶有多少、購買商品的用戶有多少、搶到紅包或優惠券購買的用戶有多少。他先發地狂攬了一大批客戶,比如暴走漫畫、優美圖、尋醫問藥網等等。
他的團隊還在不斷擴大中,產品也在不斷迭代,他恨不得每天再多出10個小時工作。
忘了說,孔淼還是個帥小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