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日,“足記”宣布已完成A輪1000萬美元融資,由成為資本、紅杉資本、光源資本等共同投資,而足記的天使輪投資機構光速安振也在這輪進行了繼續跟投。
今年春天刷爆微信朋友圈的“足記”,把拍照這件小事變成了電影大片,朋友圈的病毒式傳播,讓“足記”的用戶增速在短短幾天內呈現了90度的上升姿態。
“我們根本沒有想到會火成這樣”。
“在用戶達到10萬的時候,我們只有一臺服務器,我們的數據庫是沒有讀寫分離的,很多緩存也都沒有做,用戶的任何一個動作對數據庫的壓力都很大,我們原來那套程序,完全跟不上”。
國內App界從不缺爆款,2014年6月足記上線時,正趕上霸占了朋友圈頭像的臉萌,這個爆款App因為產品迭代緩慢,流星一般劃過App Store榜。“足記”在經歷了春季的巔峰期后,“足記”幾乎鮮有動作,除了修改了幾處bug。從春天到夏天,足記都在干嘛?
足記CEO楊柳直言,“國內恐怕沒有幾家創業公司會遇到這種情況,這對我們的服務器來說是個巨大的負擔”。
“其實當用戶量過2000萬的時候,潮水一般的沖擊,我們得徹底改變底層架構,這些變化是用戶感覺不到的。用戶只能看到前端的變化,比如濾鏡的變化。在程序奔潰的時候,我們只有一個程序員。所以這幾個月我們都在忙后端,后端忙完了,我們可以開始做產品迭代了”。
新版“足記”將于8月將推出,““即將上線的新版里,我們的設計風格會改變,做一些優化界面的處理,打通通訊錄微博等社交關系”。
楊柳對于“足記”未來的定位,依舊是“在電影圖片模式的基礎上,用電影語言記錄生活這種方式,以后我們會做得更加深入”。
“其實這幾個月,我們都在打磨產品。后臺方面,技術從php變成java,做這一部分的數據遷移,架構調整。然后開始做新版設計,增加前端功能,比如影集,用大片模式做一個電影故事,我們也改善了濾鏡功能,新濾鏡的膠片質感會更好”。
足記未來的新玩法,可能是強調電影相冊的概念。鑒于電影拍攝的蒙太奇方式,用戶可以通過組合新老照片,做一個timeline上的私人電影館,也可以通過不同的場景拍攝完成講述一段故事。
“我們在與一些攝影大賽,也考慮與《故事會》(納尼?)合作,做出一定的樣例,引導用戶們自己講故事”。
在內容浮出機制上,“我們后續版本會把內容結構優化,讓用戶有更好的閱讀體驗,基于電影地點維度,串聯POI和UGC的內容”。
目前足記用戶約3000萬,日活約200萬,比而巔峰期的數量降低了約100萬,用戶構成集中在80、90后,iOS用戶為安卓的兩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