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剛剛開始,區塊鏈概念股迅速火爆。
在美股市場上,繼迅雷、人人網股價暴漲后,上周四,長期徘徊在1美元附近的中網在線,一天暴漲近700%,創下2009年上市以來最高記錄,收盤報9.34美元,最高報11.9美元。
出現暴漲,是因為該公司近期公告,將同區塊鏈生態建設商井通科技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,并宣布擴展區塊鏈行業及相關技術。
港股市場上,上周五,美圖因為進軍區塊鏈的消息,全日也大漲11%,市值重上500億。
A股市場也不例外,今天區塊鏈概念股一片紅火,易見股份,新晨科技漲停,御銀股份、高偉達、四方精創等多只股票均大漲。
區塊鏈概念股為什么這么火?
那得先了解下什么是區塊鏈。
什么是區塊鏈?
實際上,區塊鏈本身,是一種技術,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“賬本”。
舉個例子,A跟B借100塊,按照去中心化的方式,A會在人群中大喊“我是A,我借了B 100塊”B也在人群中大喊“我是B,A借給我100塊”,同時,周圍的路人都知曉消息,并且都默默將“A借給B 100塊”記下來。
整個過程,不需要銀行、借貸協議、收據,也不需要互相認識所沉淀下來的信任關系。
因為如果B反口賴賬,所有人都會站出來說,“不對,我這里明明記著,你借了A100塊。”
這種技術的應用,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比特幣。 2010年,10000比特幣只賣了25美元的比薩餅優惠券。
2012年底比特幣開始瘋狂,到13年4月,比特幣從 25美元上漲到 260美元,短短幾個月,價格上漲10多倍。
到2017年,比特幣繼續上漲,5月份才2000美元出頭,6月份就破了3000美元大關,在12月13日,還創下17428.42美元新高。
從2009年比特幣誕生之初算到2017年新高,比特幣價格已經創下將近700萬倍漲幅,超過了一切資產的增幅。
其實區塊鏈的應用有很多,遠不只是比特幣這么簡單。
創新公園合伙人蔡榮華認為,目前區塊鏈領域可粗略分為三個部分:幣圈、鏈圈、金融圈。
對于幣圈,想必很多人比較熟悉,比特幣、萊特幣,還有各種代幣,幣圈的人熱衷于創造各種虛擬貨幣,投機者諸多,但是這個已經侵蝕到政府的鑄幣權,所以未來其能走多遠,政府會不會進行打擊,能否成功打擊,都還是一個問號。
金融圈對區塊鏈的應用也相對成熟,有場景也有資金,不過他們更多是將區塊鏈技術進行改造,以降低信任和交易成本。
而其他對區塊鏈技術的各種應用,就是鏈圈,大多都在探索落地場景。
區塊鏈的其他應用
醫療
在醫療方面,可以做一個“電子健康病例”。本來,病例主要還是掌握在各個醫院里的,病人很難獲得自己的醫療記錄和歷史情況,即使知道,可能也是一知半解。
所以,如果你換個醫院或者醫生,醫生就很難準確地知道,你之前的身體狀況,打過什么針,吃過什么藥等。
用區塊鏈技術進行保存,就有了“電子健康病例”,而且掌握在自己的手里,這對于自己看病、做健康規劃都很方便。
而且,這樣一來,醫療數據也不會因為操作失誤或黑客攻擊,而輕易落到別人手里。
公益
公益項目中,最大的問題之一,是捐贈者不知道錢去了哪兒。
據悉,支付寶的愛心捐贈平臺上,就經常有用戶捐出幾塊或幾百塊,這些錢進入公益項目之后,就沒法追蹤,也不知道什么時候給出去,給了誰。
利用區塊鏈,就能讓每一筆款項都記錄在上面,公開透明還能追蹤。
數字版權
版權問題,也是現在非常大的一個問題。
比如說,簡小編發布的文章,也時常遭到抄襲,或未經授權就轉載等情況,原創作者很難保護自己的作品。
出現侵權,維權也很麻煩,解決版權糾紛得出示證據,最有力的證據就是版權登記,但是版權登記從申請到獲得證書,一般要一個月,而且每件費用1200元,費時費錢。
即便是進行授權,流程也很麻煩,要先找到作者的聯系方式,聯系上還得溝通一番才能拿到授權,如果還涉及到版權交易,那就更復雜了。
區塊鏈,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。無論是圖片、視頻,還是文字,區塊鏈都能證明其存在性,而且不管是創作的時間點,還是交易的時間點,都準確無誤。
總之,區塊鏈作為一種先進技術,解決了很多問題。
首先,去中心化,開放自治,可以有效解決大數據風控孤島的問題,信息能公開透明地傳遞給所有金融市場參與者。
比如說,一個客戶,就一個房子,卻同時向A銀行和B銀行申請100萬的房屋抵押貸款。如果這倆銀行都加入了同一區塊鏈,就能即時辨別出問題,避免房貸總額超過抵押值。
此外,監管部門也能作為用戶加入區塊鏈,實時監控其他用戶節點的交易數據,防范風險。
再一個能解決,身份認證的問題。金融等中介機構,交易前,往往不僅要驗證身份證等諸多證明,還需要親面親簽,不僅用戶體驗不好,還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。
正因為有如此多的好處,區塊鏈,正在掀起一波前所未有的大泡沫。
掀起的一波狂瀾,可能媲美2002年的互聯網泡沫?
實際上,區塊鏈在幣圈的應用已經產生泡沫。
在17年暴漲13倍的比特幣,在全球數字貨幣中,同期漲幅也才排到第14位,排名第一的瑞波幣暴漲了360倍。
如今,這場泡沫開始蔓延到鏈圈了。
許多項目,都還未落地,就已經被炒了起來,跟區塊鏈技術搭個邊,股票就暴漲了。
一位非常看好區塊鏈的專業人士對簡小編指出,區塊鏈,很可能是未來社會的底層技術之一。但這個信任的機器,絕不是空中樓閣或永動機,真正的運轉,依然需要落地。
而這一輪的區塊鏈行情,很可能會像2002年的納斯達克互聯網那樣,形成巨大的泡沫,而現在,正是泡沫形成的初期階段。
回顧2002年那場互聯網泡沫的過去,從形成到破滅,也就幾年時間。區塊鏈和虛擬貨幣的2017:瘋狂的ICO、黑客、百幣爭鳴、政府監管
1998年9月,納斯達克綜指就從1500點一路上行,99年就達到4000點。到了2000年,企業估值簡直炒到天價,成交量不斷放大,當年3月10日,收報5048.62點,翻了整整3倍。
然而,隨后,互聯網泡沫開始破裂并轉為下跌。從2000年3月11日到2002年9月,短短30個月,納斯達克指數暴跌75%。
互聯網泡沫破裂后,納斯達克總市值隨著指數的下行而不斷下降。在1999年末泡沫化接近極致時,納斯達克市值達到5.2萬億美元,而到了2002年底時市值僅剩2.2萬億美元,市值蒸發了57.7%。
區塊鏈跟互聯網一樣,是一種底層技術。在互聯網泡沫的基礎上,誕生了谷歌、Facebook、BAT這樣的巨頭。同理可證,在區塊鏈這種技術上,未來也會誕生一批如此規模的企業,所以具有極大的想象空間。
文章來源:易簡財經